剥皮鱼叫什么鱼(扒皮鱼是什么鱼)
扒皮鱼即马面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剥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而包鱼、******角。 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以下是对"剥皮鱼叫什么鱼"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扒皮鱼是什么鱼
扒皮鱼即马面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剥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而包鱼、******角。
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
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肛门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营养价值
扒皮鱼是一种营养相当丰富的鱼类,它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鱼肉就含19.2克的蛋白质,其他营养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钙、磷、铁等。
扒皮鱼肉可做***,***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它的皮则可制成明胶。
由于此鱼鱼肉比较淡,因此用豆豉、酱油、姜丝、蒜蓉焖煮最好吃。切片煮汤,用一点芫荽和姜丝调味,听说比生鱼片还好吃,切片煮面线汤也非常可口,不妨一试。
扒皮鱼是什么ɱ
扒皮鱼即马面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剥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而包鱼、******角。
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
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肛门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营养价值
扒皮鱼是一种营养相当丰富的鱼类,它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鱼肉就含19.2克的蛋白质,其他营养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钙、磷、铁等。
扒皮鱼肉可做***,***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它的皮则可制成明胶。
由于此鱼鱼肉比较淡,因此用豆豉、酱油、姜丝、蒜蓉焖煮最好吃。切片煮汤,用一点芫荽和姜丝调味,听说比生鱼片还好吃,切片煮面线汤也非常可口,不妨一试。
有一种红色的鱼,吃的时候要先剥掉鱼皮是什么鱼
马面鱼学名为绿鳍马面鲀,隶属于鲀形目、革鲀科,俗名橡皮鱼、剥皮鱼。马面鲀是外海暖温性底层鱼类,杂食性。沿海有一定产量,鱼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大众化食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烟台。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在上海和闽浙一带被称为橡皮鱼;在北方被称为扒皮鱼、面包鱼。随着新资源的探索、新渔场的不断开发,马面鱼的产量也逐年增加。我国东海马面鱼的产量为最多,已成为仅次于带鱼居我国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
70年代剥皮鱼现在是什么鱼
你是说的马面鲀 ! 从七十年代前后,大量开发这一新兴资源,但是这一很少有人问津的剥皮鱼真正走向千家万户,还是由于产品深加工获得青睐。
单棘鲀科 Monacanthidae 马面鲀属 Thamnaconus 鱼类
下图为 马面鲀 Thamnaconus modestus 俗称 橡皮鱼、剥皮鱼、猪鱼、皮匠鱼
鱼体极侧扁,呈长椭圆形;口小且突出。第一背鳍棘特化成强棘,表皮粗糙无鳞片。鱼体灰青色,具些许褐色云状斑,尾鳍呈青绿色。体长可达25.5厘米。
下图为 拟马面鲀 Thamnaconus modestoides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包括南非、日本、澳洲西北部海域,栖息深度73~200米,体长可达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