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1、长征原因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以下是对"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1、长征原因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2、简介
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长征的原因:
1、保存革命力量,进行战略转移。在第四、五次反围剿时期,由于执行错误的反围剿战略,放弃毛泽东倡导的诱敌深入、歼灭敌人的游击战术,而与敌人打阵地战、消耗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军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退出根据地。
2、遵义会议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对***的领导权,从此开始了长征的新篇章,由原来的单纯转移、保存自己转变为消灭敌人,寻找新的立足之地。
3、根本原因:博古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红军长征的起因是什么
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
1932年,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进一步加快侵华步伐。1933年春,日军相继攻占山海关、热河,并侵占长城以北沿线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
但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蒋介石集团“攘外必先安内”的***遭到国人不满和舆论谴责,甚至遭到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和地方实力派的反对。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大旗,不断发表宣言,强烈谴责国民党**的不抵抗***,表示对日宣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
在日本加紧侵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时候,高举着抗日旗帜的中国共产党,本应根据国内阶级关系剧烈变动的新情况,进一步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然而,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的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却在革命的生死关头犯了“左”倾错误,使党和红军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王明“左”倾错误推行的恶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和**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相继失败,红军遭受惨重损失。
部队的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苏区反“围剿”的失败,改变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大格局,影响了其他苏区,使长征由局部演变为全局性的战略转移。
两大危机,考验着濒临绝境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谋生存、图发展为主旨的长征随之在中华大地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