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沟是谁写的(《龙须沟》的作者是谁)
《龙须沟》的作者是老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位获...,以下是对"龙须沟是谁写的"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龙须沟》的作者是谁
《龙须沟》的作者是老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龙须沟》的作者老舍的经历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其家当时住在今小杨家胡同。次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老舍的父亲身为护军永寿镇守正阳门(《清史稿》作天安门)。面对来犯的日本***力战殉国。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老舍家曾遭意大利军人劫掠,当时才一岁半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由于父亲的阵亡使得老舍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直到9岁时,由一名叫刘寿绵的满族黄带子***资助,老舍才得以入私塾读书。这些生活在老舍未完成的自传《正红旗下》里面有描述。
龙须沟是谁的作品
《龙须沟》是老舍的作品。
《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原本是为配合时事和***宣传而创作的戏剧,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
该剧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时代,以市民社会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长里短中所体现出的味道,表现生活的真实。
文学特点
《龙须沟》“以小说的方法去述说”的结构方式在舞台说明、剧中人物上下场的引子和景物描绘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剧作的舞台说明一反传统戏剧中的简单直白,而是生动细腻,含蓄意咏,充分吸收了小说创作的方法,在舞台说明中进行小说化的“述说”。
例如第一幕的开头,看不到舞台说明的影子,倒像是一篇小说的开始。也正是老舍的这种“述说”方式,使得该剧具有更多的意味和光彩,开篇就闪现出《龙须沟》不同寻常的光辉。不过也正是由于是“以小说的方法述说”,使得舞台说明甚至在实际舞台布置时,很难让话剧的导演和演员去把握。
《龙须沟》是谁的作品
《龙须沟》是老舍的作品。《龙须沟》是1949年老舍先生刚刚从美国回到北京,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情,深入到北京南城体验生活,了解民情之后,创作出的一出歌颂新中国成立、**改造龙须沟、造福百姓的话剧。该剧由杨立新主演,于2009年1月复排演出。
《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创作背景:
《龙须沟》的诞生,缘于当年轰动北京的整治北京下水道。龙须沟在天坛北边,解放前是外城的一条排水明沟,城市污水和雨水都经龙须沟汇集,因为缺乏整治,这里成了北京最大的一条臭水沟,也是北京最大的贫民窟。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春,北京人民**决定修沟,这也是龙须沟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改造。当时龙须沟的工程预算为为693.4万斤小米,约占全市预算支出总额的2.25%。
除了环境改善外,龙须沟周边陆续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轻工业小厂,这些厂子吸纳了附近居民中的大多数劳动力,更让那些很少走出家门的底层妇女,有了全新的社会角色。
老舍1950年创作了什么作品
老舍1950年创作了《龙须沟》。
《龙须沟》是老舍的创作的3幕话剧,原本是为配合时事和***宣传而创作的戏剧,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
该剧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时代,以市民社会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长里短中所体现出的味道,表现生活的真实。
作品赏析:
《龙须沟》是对相对应社会的真实写照。通过对黑暗社会现实地揭露,公开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展示人被事物挤压下的生活形态。
像《龙须沟》第一幕里对臭沟“花花绿绿的稠泥浆”、“破布”等真实环境的介绍,写出了人与旧社会处在一个对立状态之中。没有精巧的用词,仅仅是对基于真实情况的简单描述,就对旧社会反动**做出了无声地揭露和控诉。
同样在第一幕里,赵老头说“有了清官,才能有清水;谁作了官,谁就盖高楼大瓦房。咱们穷人哪,没人管!”意思是说哪里有官住,哪里才给铺路修沟。大家在臭沟这样恶劣的坏境了,即使捐了修沟的钱都没办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