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六书指的是什么(汉字六书是什么)
“六书”指的不是六本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以下是对"汉字六书指的是什么"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汉字六书指的是什么
“六书”指的不是六本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大约周代到汉代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
六书造字法的意义
作为造字法,“六书”可以实现从意义到汉字符号的具体转化;作为识字法,也可以完成汉字从符号到抽象意义的认识。“六书”无论是对理解六经经义,还是研习五体书法都是至关重要的理论。
理解汉字构造原理,有助于书家创作出更为“生动”的汉字形象。汉字的结构本来就是各种形象抽绎出来的可视符号,所以“义理”可以唤醒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意识,赋予汉字以“体势”,这种“体势”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美的形式。这实际上是给汉字形体赋予了生命形式。
汉字六书是什么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
1、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
2、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
3、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4、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构成文字;掺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武信二字即属此例。
5、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
6、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义是: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个同音字代表它,令长二字即属此例。
六书是什么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概念
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