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是什么时期(闭关锁国是哪个时期的影响)
闭关锁国是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政府采取的一种政策,即关闭国门,与外国隔绝,封闭国家,限制对外交往。这一政策始于江户时期,主要为了保持国家独立和防止外来文化的影响。闭关锁国的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以下是对"闭关锁国是什么时期"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闭关锁国是什么时期
闭关锁国是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政府采取的一种政策,即关闭国门,与外国隔绝,封闭国家,限制对外交往。这一政策始于江户时期,主要为了保持国家独立和防止外来文化的影响。闭关锁国的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锁国政策时期和享保改革时期。
锁国政策时期始于1603年,终于1853年,长达250多年。在这个时期,日本政府对外交往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除了中国和荷兰两国可以派遣商船到达日本之外,其他国家的船只都被禁止进入日本的领海。在这期间,日本国内逐渐发展出了一种封闭、保守、排外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享保改革时期始于1716年,终于1868年。
在这个时期,日本政府逐渐开始放宽对外交往的限制,允许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商船进入日本的领海。在此期间,日本国内开始涌现出一些新思潮和新思想,社会逐渐向开放和自由倾斜。这个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日本从封闭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向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迈进。
闭关锁国是哪个时期的影响
闭关锁国时西方,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西欧的英法荷正在世界搞殖民扩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也在那个时代完成。拉丁美洲于19世纪初期开展独立战争。
明清时期,由于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错过了很多次学习西方文化与科技的机会,使中国在军事、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全方位落后于西方各国,最终导致西方各国崛起后用大炮和战舰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并且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主要影响
正面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
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负面影响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造成国际冲突。影响社会科技发展。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闭关锁国的,哪个皇帝
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
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