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泥料的种类排名(紫砂壶十大稀有泥料)
紫砂壶泥料排名是:天青泥、红泥、墨绿泥、紫泥、本山绿泥、黑金砂/黑星砂。每种泥料都有品质的高低。 1、天青泥 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中说道天青泥“出自蠡野,陶之变黯肝色”,也有些人认为烧出来的茶壶颜...,以下是对"紫砂壶泥料的种类排名"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紫砂壶十大稀有泥料
紫砂壶泥料排名是:天青泥、红泥、墨绿泥、紫泥、本山绿泥、黑金砂/黑星砂。每种泥料都有品质的高低。
1、天青泥
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中说道天青泥“出自蠡野,陶之变黯肝色”,也有些人认为烧出来的茶壶颜色像天青色,才是天青泥的颜色。据采矿人介绍,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一个品种,是龙骨上的一个夹层,只是比较嫩而已。开采出来时,的确像天的颜色一样,其烧出来的颜色确实呈暗红色,也就是“黯肝色”,质地细腻温润,据说是历代紫泥中最好的一个品种。
2、紫泥
泥是三种紫砂泥(紫泥、朱泥和本山绿泥)中产量最多的一种。紫泥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含量3%-----4%,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是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泥属于粒土。
段泥、本山绿、淡色泥料的壶不太合适用红茶、普洱茶、黑茶,特别是用黑茶泡过后壶壁吸取黑色茶垢,出现人工吐黑。
朱泥、大红袍、红泥的壶:都可以用 ,泡铁观音等乌龙茶效果更佳,养壶效果特别好。
紫泥、底槽清、清水泥的壶:对任何茶叶均比较适中!
紫砂壶哪种泥料最好
紫砂壶泥料排名:天青泥、底槽青泥、红棕泥、大红泥、本山绿泥、百麻子泥、红麻子泥,大红泥最好。
1、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
2、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
3、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4、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 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
5、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做“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
6、百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陶后现淡墨色。
7、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
好泥料应具备的特点:
1、看起来光泽自然,摸起来触感温润好的泥料必定“水色”好,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亚光,光泽内敛,看起来非常舒服。表面有颗粒感,但是摸起来是光润的。
2、好的泥料,透气性特别好好的紫砂泥透气性特别好,这样泡出来的茶没有熟汤气,隔夜不馊。比如:穆明龙桃花泥非常具特色,超强透气性,开水倒入壶中,壶身云雾缭绕而不渗水,色泽变幻美如桃花;内含微量矿物质更丰富,有益于身体健康。
3、好的泥料,可玩性很强这个可玩性,就是指泡养过程中的包浆变化,手工制作的陈腐老泥料,非常容易泡养,每次泡养后均有变化,时间一长效果明显,古雅温润,可与美玉媲美。好的料,不要一两个月,甚至不要三五天,你当天泡养过后就会有轻微的变化了。
紫砂泥料分类
对于想要仔细了解购买紫砂壶的茶友们来说,最先关注的一定是紫砂壶的泥料。紫砂泥的泥料是紫砂壶制作的根本所在,泥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紫砂壶后续成品的优劣。总体来说,紫砂壶的泥料分为紫泥、红泥、绿泥三种,往下细分又可分为十余种不同的泥料品种。首先来介绍紫泥。紫泥往下细分可以分为天青泥、清水泥、底槽青,普通紫泥等等。紫泥中最著名的要数底槽清。底槽清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极佳,通常来说,底槽清的质地十分纯净,泥质也极为上乘细腻,成色多呈现稳重的棕色。用底槽清制成出来的紫砂壶泡出来的茶也是韵味悠长,富有回味。值得一提的是底槽清也是顾景舟大师最喜爱的名泥。其次是绿泥。绿泥可以细分为墨绿泥、芝麻绿泥和本山绿泥等。墨绿泥通常呈现蓝绿色,看起来十分清秀惹人,不过这种泥的烧制要求较高,一不注意就可能在烧纸过程中变形。本山绿泥指的是产于黄龙山的绿泥。本山绿泥的开采量较少,因此也是十分稀有的一种泥料。芝麻绿泥,指的是烧制后壶身会呈现出细密的芝麻小点模样的泥料。最后要介绍的是紫砂泥料中十分重要的红泥。红泥往下细分又可以分为大红袍、红皮龙、朱泥等。被称为“茶客杀手”的大红袍是红泥中最为珍稀的一种。大红袍的制作十分不易,一方面,是因为如今大红袍的原料已经十分稀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红袍的成品率通常都不及二成。值得一提的是,用大红袍制成的紫砂壶质地绵密厚实,颜色红润典雅,泡出来的茶也十分柔顺醇正,因此也为茶友们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