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前毖后的意思(惩前毖后是什么意思)
我国的成语种类是非常多的,每个成语各自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惩前毖后是生活比较常见的成语,虽然在生活中比较常用,但是知道这个成语意思的人却不多,那么惩前毖后是什么意思呢? 1、 意思:惩前毖后,汉语成...,以下是对"惩前毖后的意思"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惩前毖后是什么意思
我国的成语种类是非常多的,每个成语各自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惩前毖后是生活比较常见的成语,虽然在生活中比较常用,但是知道这个成语意思的人却不多,那么惩前毖后是什么意思呢?
1、 意思:惩前毖后,汉语成语,读音是chéng qián bì hòu,意思是惩处以前的过错,戒慎今后再犯。
2、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3、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
关于惩前毖后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惩前毖后的意思
惩前毖后的意思是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河道吴自湖计河漕》: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绝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事先之图可也。
成语寓意:周成王听信了谗言,疏离了周公。后来,周公平息了叛乱,周成王才明白了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开始重用周公。在现实生活中,人非圣人,孰能无过。犯了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改正的决心。
人们要学习周成王知错就改的精神,认真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正,引以为戒,避免再犯,这样才能渐渐地完善自我。
成语典故:
管叔和蔡叔看到周公离开了成王,便偷偷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企图夺取王位,废除成王自立。周成王得到消息,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可大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都想不出好的办法来。成王非常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大臣见状,说:这件事只有周公才有办法处理。成王听后,立即派人把周公旦请回来。周公回来之后,成王立刻命令周公率领军队东征,讨伐管叔、蔡叔、武庚等人。经过长达三年的战争,周公旦终于平息了叛乱。
惩前毖后是什么意思 惩前毖后的含义
1、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解释惩:警戒;毖:谨慎,小心。指吸取过去的教训,以后小心。
2、反义词:重蹈覆辙。
3、出处《诗经·周讼·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4、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
5、示例:《整顿党的作风》:“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
惩前毖后的意思是什么
惩前毖后:
吸取以前的教训,谨防以后重犯。《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毖:谨慎。
成语典故:
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登基时间不长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岁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协助处理国家大事。
对此,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很为不满。他们到处造谣,诬蔑周公助理成王是想伺机废除成王,夺取王位。周公是个待人忠心诚实、豁达大度的人,听了这些谣言后,为了不招惹是非,便离开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
管叔鲜和蔡叔度见周公离开了成王,便暗中勾结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发动叛乱,企图篡夺王位。
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可谁也拿不出办法来,急得成王不知如何才好。
一个大臣见了,说:“这事只有周公才有办法处理!”成王一听立刻把周公请了回来。周公来了,成王马上命令周公带兵东征,讨伐叛贼。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叛乱终于被周公平息了。
接着,周公又忠心耿耿地替成王料理了几年的国家大事,一直到成王长大成人后,便把政权交还给他,让他自理朝政。
正式接管朝政这一天,成王前往宗庙典祭祖先。在祭祀仪式上,成王回顾了以往的历史教训,并说:“我一定要从以前所受的惩戒中汲取教训,小心谨慎地办事,以免再遭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