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古诗意思解释(十五夜望月古诗译文注释)
小伙伴们,你们好,若是你对十五夜古诗意思解释,与十五夜望月古诗译文注释不是很明白,没关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下面就来解答关于十五夜古诗意思解释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文章目录
十五夜望月古诗译文注释
十五夜望月古诗译文注释如下:
作品原文: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作品注释:
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即杜元颖。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3、冷露:秋天的冰冷的露水。
4、尽:都。
5、秋思(sì):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在:一作“落”。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是什么
一、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二、出处:
唐代诗人王建所著《十五夜望月》。
三、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注释: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扩展资料:
古诗十五夜望月的意思古诗十五夜望月的含义
1、《十五夜望月》的意思是:月光洒落在庭院里,地面雪白一片,庭院的树上还有鹊鸦栖息着,清冷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沾湿了桂花的花瓣。在今晚夜里,人人都仰望着这一轮明月,也不知道这秋夜怀人的思绪又落在了谁人家。
2、全诗原文如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3、赏析: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中秋月夜庭院中的景象烘托出一派寂静凄清的氛围。后两句却宛然转折,通过描写他人的秋夜怀人思绪,侧面凸显出诗人自己内心的绵绵愁绪,全诗意境优美,意蕴隽永,诗中有画,含蓄却情真意切,委婉动人。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写诗人在中秋月夜所见景色,联想到他人秋夜怀人的思绪,来侧面表达出诗人自己的愁绪,含蓄隽永,意蕴深长。
十五月望夜古诗的意思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庭院地面雪白,在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将园子中的桂花都打湿了。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十五夜望月》的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用了朴实精炼的语言,描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则带给读者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末尾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全诗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
1、《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