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及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前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形...,以下是对"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及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前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特点是个体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是个体通过感、知觉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嘴吸吮来探索世界;逐步建立客观***性概念,即不在自己眼前的事物并不意味着消失。
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是个体逐步掌握符号、表象的概念;“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的看法强加于其他人或事物。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是个体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思维可逆,并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特点是个体具有熟练的抽象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超越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从形式内容中跳脱出来。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如下: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特点: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特点: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他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
简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如下: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客体不存在,并且不再去寻找。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思维,即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来描述外部世界。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钟摆实验”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