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清朝的道台是什么官)
道员(又称道台),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原则上,道台为正四品官员。但实际操作中却有特例,而驻外道员中二品和三品的皆有。光绪时期的御史李慈铭对此种“ 尊卑不别,等级不明” 颇不以...,以下是对"道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官
道员(又称道台),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原则上,道台为正四品官员。但实际操作中却有特例,而驻外道员中二品和三品的皆有。光绪时期的御史李慈铭对此种“ 尊卑不别,等级不明” 颇不以为然,上奏请求删减,未获批准。而宣统时期,由于内忧外患,人才匮乏,此种跳级加封现象更为严重了。
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明朝时,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为辅佐布政使的官员。
清朝道台相当于现代什么职位
官名也做:道台。明布政使有佐官左、右参政及左、右参议,分管各承宣布政司辖区内部份地区、钱谷等事,无定员,因事添设,各省不等,称分守道;按察使有佐官副使、佥事,无定员,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辖区内部分地区、刑名等事,称分巡道。清乾隆十八年(1753)废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官衔,专置分守道主管一省内若干府县政务、分巡道主管全省提学、屯田等专门事务,守、巡诸道多加兵备衔,长官皆称道员,俗称道台,尊称观察。清末又在各省置巡警道与劝业道。民国初年曾分一省为数道,以道尹为长官。道员(道台、道尹)相当于现在的副***级别,为从三品或正四品官员。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和知府相比,哪一个大
清朝时期地方机构分为“省、府、县”三级,一般省级的最高长官是巡抚,巡抚之上有统辖一省或多省总督(例如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等),总督是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府级的长官是知府,初期是正四品,后改为从四品;县级长官是知县(一般所说的当地父母官),正七品。
知府是府级的长官,掌一府的政令,总领各下属县,其管辖区内百姓治理、国家政令执行、审决讼案、属吏考核、赋税征收等一切政务都是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市委***兼***,是一方的行政长官。
道台是清朝独有的官职,根据清朝的官阶制度,道台是省(总督、巡抚)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朝初期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确定为正四品,不过有些驻外道员有正二品或正三品的。
清朝各省都有设置道台,有专职也有兼职,分守不同的领域,少数是专职道台,比如粮道、河道 、巡警道与劝业道;多数为兼任,比如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这些一般都由同品级的官员兼任道台。道台是不完全具备地方**性质,是省级**机构的派生物。
至于道台和知府相比,哪个大?单从品级上讲道台是正四品(少数特殊还有正二品或三品),知府从四品,道台比知府官级大。从行政实权上讲,知府是具有当地的行政权,道台并没有完整的地方**性质,并没有太多行政实权,因此此处知府比道台大,但道台专门负责朝中粮道、河道等各种暴利产业,油水甚多,没有一定背景是无法坐上道台之位,同时道台很多都是其他官员兼任的,因此各方综合而言,道台比知府大。
;
在清朝,知府与道台有什么区别,谁的官大
1、知府与道台的区别就是管理范围不同,
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而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2、道台的官位更大。道台的官衔在正四品或以上,而知府属于从四品。
拓展资料: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达鲁花赤,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是达鲁花赤的属官之一。
明朝大致恢复宋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兼任***,同知则为***的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