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举例说明自我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1、否认:是指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2、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以下是对"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1、否认:是指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2、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
3、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
4、反向作用: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虑,维护安宁。
5、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6、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7、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8、升华: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
举例说明自我防御机制
1、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地加以否定,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痛苦。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如拒绝亲人的亡故,仍坚持所其未死)。这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使人不能意识到存在。这种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并没有消失,一直在无意识中积极活跃,并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
1、自恋性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主要有:精神病性否认、妄想性投射、分裂作用、歪曲作用等。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主要有:非精神病性投射、防御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主要有: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4、成熟防御机制:是成年人常用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利他、升华、幽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