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的故事(持之以恒的例子有哪些)
持之以恒的例子如下: 元朝末年,陶宗仪考进士落榜,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更加努力。 他从热闹的城里搬到清净的乡下,继续刻苦读书。 每天他下地干活时,总是随身带着笔墨,在休息时,他就把带的书拿出来阅读。...,以下是对"持之以恒的故事"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持之以恒的例子有哪些
持之以恒的例子如下:
元朝末年,陶宗仪考进士落榜,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更加努力。
他从热闹的城里搬到清净的乡下,继续刻苦读书。
每天他下地干活时,总是随身带着笔墨,在休息时,他就把带的书拿出来阅读。身边没有纸,他就从树上摘几片大叶子,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对生活的观察写在上面。
回到家里,他把这些叶放进一只瓦罐,等瓦罐装满了,就把瓦罐埋在一棵大树下面。
陶宗仪就这样一边干活一边读书,同时用树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当一罐满了就又装另一罐。十多年过去了,陶宗仪在大树下埋了十多只瓦罐。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陶宗仪笑着说:“学习就应该像这样持之以恒啊!”后来,陶宗仪把这些瓦罐里的树叶上的心得体会整理出来,变成了一本叫《南村辍耕录》的书。
持之以恒反义词: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一曝十寒、虎头蛇尾。
1、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2、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3、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4、一曝十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5、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持之以恒成语故事
【成语】: 铁杵磨成针
【拼音】: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释】: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持之以恒的名人故事
持之以恒的名人故事有程门立雪的故事、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晋人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还有汉代孙敬头悬梁与战国时期苏秦锥刺股的故事等。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讲的是宋代有个叫杨时的学生,他在拜访老师时,发现老师正在午睡,于是他安安静静地等待老师醒来。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故事,还表现了一个人求学时就需要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与坚定的心性。
映雪读书的故事
囊萤映雪讲的是一个晋代叫做孙康的读书人的故事。孙康家境贫寒,连看书学习需要的油灯也买不起。有一天,孙康突然发现雪地反射出的光亮足以让他阅读书本,于是在大雪天走出温暖的屋子,坚持阅读,最终孙康成为了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