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和可以的区别(可以和应当的区别)
法律分析:1、法律权利不同。法律中“应当”规定的是法律主体的义务,如果违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可以”表述的是法律主体的权利,是否作出一定的法律行为,由法律主体自主决定,不论其最终选择的是允许范围内...,以下是对"应当和可以的区别"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可以和应当的区别
法律分析:1、法律权利不同。法律中“应当”规定的是法律主体的义务,如果违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可以”表述的是法律主体的权利,是否作出一定的法律行为,由法律主体自主决定,不论其最终选择的是允许范围内的何种行为,都将得到法律的认可、保护。从这点来看,“应当”和“可以”的比较类似于义务和权利的关系,应当即必须,可以则有选择的余地,例如刑法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即在量刑的时候,必须从轻或减轻,如果没有从轻或减轻,则要承担法律后果;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意思则是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也可以不从轻、不减轻、不免除。
2、法律形式不同。应当和可以在法条中大部分是以法律规则形式出现的,应当即为命令性规则,可以则是授权性规则,发生的效力和我们在第一条中所说的一样。
3、法律效力不同。应当的效力比可以高。所谓应当,是法定的必须如此,如果不如此就是违法,行为效力会受到影响。所谓可以,是授权性的规定,即有权做出,而做出或者不做出则要基于行为人自身的意思表示。刑法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法官在适用此款时,如果没有给犯罪的未成年人从轻或减轻,则做出的判决效力会受到影响。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法官在适用本条时,如果没有给又聋又哑的人从轻、减轻或免除,则不会对判决的效力有任何影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可以和应当的区别法律
在法律上,“可以”和“应当”有什么区别?“可以”表示的是一种权利,意味着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这么行为。而“应当”是一种义务,意味着当事人有义务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我国《刑法》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意味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也可以不从轻、不减轻处罚。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就需要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刑法中的“应当”和“可以”的区别
可以和应当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凡是刑法中规定“应当”的都是法定量刑情节,而规定“可以”的则是酌定量刑情节。
对了~~我在学习刑法的时候,会运用到一些口诀 ,我觉得相当管用哦,先介绍几个给你看看
比如说:
——应当从轻活或减轻,可惜你我不年轻。(这个是针对不满18岁的未成年的,而且是法定量刑情节,只要是不满18周岁,在量刑的时候就必须从轻或者减轻)
——可以从轻或减轻,教唆不成、未遂心。(此两种情况都是酌定量刑情节,也就是说在法官量刑时可以运用也可以不用。其中“教唆不成”指的是被教唆之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时,对教唆犯的处罚原则,“未遂心”则是犯罪未完成形态中未遂犯的处罚)
还有
——应当从、减或免除,只有从犯享此福。
—— 可以从、减或免除,盲聋哑人、预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