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早晨的雅称(清晨在古代还叫什么)
清晨在古代称为卯时、平旦、日出。清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īng chén,指刚刚日出的时候,通常指早上5:00-6:30这段时间。 平旦指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以下是对"古代对早晨的雅称"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清晨在古代还叫什么
清晨在古代称为卯时、平旦、日出。清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īng chén,指刚刚日出的时候,通常指早上5:00-6:30这段时间。
平旦指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日出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又有卯时、日始、破晓、旭日之称。
早晨的雅称有哪些呢
早晨的雅称:清晨、辰时、平旦、黎明、日旦等。
早晨指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在日出之前的时分,会被称为凌晨;至于在刚刚日出的时分,会被称为清晨。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而这个晨又可以理解为早上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辰时即为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07:00至09:00。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早上7点到9点是辰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早晨为一天之始,往往被视为充满朝气的时刻,因此中国古语亦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而且人类的生活实际上是一个按着时间点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朝向,时间指针恒定指向前方,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
早晨的雅称有哪些
清晨、寅时、平旦、黎明、日旦等。具体解释如下:
一、清晨
如古诗“清晨入古寿,初日照高林”。
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二、寅时
释义:旧时计时法指凌晨三点钟到五点钟。
引证: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奶奶, 杜 家管事说寅时都要过啦。现在非要抬棺材不可了。”
三、平旦
释义:天亮的时候。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寅时。
四、黎明
时间词。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黎明时分。
五、日旦
每天早上。亦指每天。
古代表示“早晨”,“中午”,“傍晚”的词语有哪些
【早上】:
旭日初升[xù rì chū shēng]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晨光熹微[chén guāng xī wēi] 熹微:天色微明。早上天色微明。
【傍晚】:
残阳如血[cán yáng rú xuè](指快要下山的夕阳)如同血一般鲜红。
日薄西山[rì bó xī shān]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晚上】:
良宵美景[liáng xiāo měi jǐng]美好的夜晚和景色。亦作“良宵好景”。
万家灯火[wàn jiā dēng huǒ]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引申】
表示早晨的: 早晨一般称作“旦”;
黎明时分称“质明、拂晓、破晓”,刚刚天亮 ;
表示中午的:日中. 将近日中叫“隅中”.
表示傍晚的: 暝、暮.太阳西斜叫“昃”.
“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
“中夜”指半夜时分;“夜阑”指深夜时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