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是什么意思(致良知的意思是什么)

5161 仵书白

"致良知"作为阳明文化的核心思想有三层重要意义: 第一层意义: [conscience]∶天赋的道德理念 。良知直指良心,叫做天理。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的道德意识,人人俱有,是道的本体。道德修养只要求...,以下是对"致良知是什么意思"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致良知的意思是什么

"致良知"作为阳明文化的核心思想有三层重要意义:

第一层意义: [conscience]∶天赋的道德理念 。良知直指良心,叫做天理。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的道德意识,人人俱有,是道的本体。道德修养只要求之于心,于心上下工夫即可。月牙山人说:"五脏的平和健康是良知的内在生理环境,善与恶只不过是五脏健康与否的体现。" 第二层意义:良知直指良识,叫做精一,是儒家教育的核心文化,出自先王遗训"惟精惟一"。道德是素质中的内在修养,专业技术是素质中的质量,惟精惟一是技术学习和做事的质量要求,是人生的成功哲学。月牙山人说:"人贵精专,成于勤乐,功于经世致用。" 第三层意义:"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实现善与精一,知行合一。月牙山人说:"为而不知精一,何以行?学而无用,无以为功。 引自月牙山人《无知录》

致良知什么意思

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歼则乱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人物介绍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余姚市)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10月31日),卒于明世宗嘉靖7年(1529年1月9日),因为曾经筑室于会稽氏档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盯指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

致良知的意思

致良知的意思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

语出《孟子·尽心上》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王阳明指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是理,也是良知。

比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孝敬父母,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知道老人倒地要去扶,知道遇到小偷要去抓。韩寒《后会无期》中有一句话:“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小孩子都知道是非对错,因为人本来就具有知善知恶的本心。

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本心被名利等欲望遮蔽了,就像原本明亮的镜子布满了尘埃。所以大人会看利弊,而不是分对错。但是,良知只是被遮蔽,而不是消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知道对错的。王阳明曾做过这么一件事。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

“知行合一”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拓展资料一、均出自:明·王守仁《传习录》

二、拼音

致良知:zhì liáng zhī

知行合一:zhī háng hé yī

三、阐述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

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 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四、作者简介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他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著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流传。

相关文章

    醒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醒面,为什么要醒面,)

    醒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醒面,为什么要醒面,)

    考浩淼 3681

    阿拉善是什么意思(阿拉善 蒙语意思)

    阿拉善是什么意思(阿拉善 蒙语意思)

    希飞翔 9272

    世态炎凉是什么意思(世态炎凉什么意思)

    世态炎凉是什么意思(世态炎凉什么意思)

    雷清妍 5405

    锦鲤是什么意思(锦鲤啥意思)

    锦鲤是什么意思(锦鲤啥意思)

    愚兴腾 7245

    汉字六书指的是什么(汉字六书是什么)

    汉字六书指的是什么(汉字六书是什么)

    奈灵萱 9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