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和揠苗助长哪个正确(揠苗助长还是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和“揠苗助长”二者都是正确的,并且含义没有区别。 一、拔苗助长 【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基本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郭沫若《...,以下是对"拔苗助长和揠苗助长哪个正确"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拔苗助长和揠苗助长哪个正确
“拔苗助长”和“揠苗助长”二者都是正确的,并且含义没有区别。
一、拔苗助长
【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基本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语法】连动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欲速不达、急功近利。
【反义词】循序渐进。
二、揠苗助长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基本释义】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出处】宋·吕本中《紫微杂说》:“非如世人强袭取之,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
【语法】连动式;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适得其反、欲速不达、急功近利。
【反义词】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和“揠苗助长”成语寓意
告诉人们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生长规律,仅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搞不好其效果适得其反。还告知人们一个具体的道理,“欲速则不达”,凡事要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主观冒进,不能好高骛远,靠幻想过日子。
嘲笑了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味求快,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人。它对人们的启示是,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办好一件事,就必须遵循它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比如很多家长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具体条件,一味地施以不合实际的教育,致使孩子受苦的同时自己也多遭苦恼。
揠苗助长还是拔苗助长
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都正确。
二者是近义词。
揠苗助长释义: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适得其反、拔苗助长、欲速不达、断鹤续凫。
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词语来历: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很关心自己种的庄稼,天天到地里去看。他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琢磨怎样才能让禾苗快些长高。
一天,他灵机一动,终于想出了办法。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跑,开始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直拔到半晌午,弄得又累又饿。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地跑回家,迫不及待地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妻子忙问怎么回事,他如此这般讲了一遍。他儿子听到家里的禾苗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地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这两个哪个才是真正正确的成语写法呢?
解析:
两个都是正确的成语
但“揠苗助长”是原文
前者出于:《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后者出 处 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