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死的黄鳝能吃吗(死的黄鳝还能吃吗)
不可以。黄鳝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但要吃新鲜活鳝鱼。黄鳝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体内组胺酸,氧化三甲胺含量相对较多,鳝鱼一旦死亡,细菌和毒素就会迅速繁殖。 不可以。黄鳝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但要吃新鲜...,以下是对"刚死的黄鳝能吃吗"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死的黄鳝还能吃吗
不可以。黄鳝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但要吃新鲜活鳝鱼。黄鳝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体内组胺酸,氧化三甲胺含量相对较多,鳝鱼一旦死亡,细菌和毒素就会迅速繁殖。
不可以。黄鳝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但要吃新鲜活鳝鱼。黄鳝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体内组胺酸,氧化三甲胺含量相对较多,鳝鱼一旦死亡,体内细菌和毒素就会迅速的繁殖,所含的组胺酸成分分解形成有毒的组胺。组胺若是被食用,会引起食物中毒。且鳝鱼死亡时间越长,所含毒性越重,一个成人只需一次摄入100毫克组胺就会引起中毒。
鳝鱼,又称黄鳝、长鱼、海蛇,因肤色黄,故有“黄鳝”之称。黄鳝味鲜肉美,并且刺少肉厚,又细又嫩,与其它淡水鱼相比,可谓别具一格。100克黄鳝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钙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95毫克,尼克酸3.1毫克。黄鳝中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另外,在常见淡水鱼类中,黄鳝的钙、铁含量居第一位。
> 死了的鳝鱼还能吃吗
吃鳝鱼要买活的,吃鲜的,不可吃死鳝鱼。因为死鳝鱼体内含有较多组氨酸和氧化三甲胺,鳝鱼死后,其体内所含的组氨酸会分解生成有毒的组胺。组胺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血压下降等症状。而且,鳝鱼死亡的时间越长,所含的毒性越重,成人一次摄入100毫安组胺就会中毒。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废气、废水、废渣大量排放,各种农药、化肥的施用带来各种环境污染,在被雨水冲刷后,各种毒素更容易汇集于各种水域中,在水中生活的鱼类也会被殃及,人们在食用鱼类时一定要注意。
刚死的黄鳝能不能吃
刚死的黄鳝能吃吗
黄鳝刚死,要及时放血,会使肉质更加鲜美,是可以吃的,放心食用好了。黄鳝有养肝,壮阳壮腰,补肾虚,补血益气,提高免疫力,健脾,壮骨,养阴补虚的作用,是这个季节很好的补品了
黄鳝死了多久不能吃
一般死了黄鳝最好不要吃,死的时间越长毒素积累越大,我们建议死了的黄鳝不吃最好,如果要食用,死了的时间不要超过12小时,也就是半天。
怎样识别死黄鳝
死黄鳝体内含有一种胺类有毒物质,食用极易引起中毒。用死黄鳝加工成的鳝丝的特征:
血色:鳝丝有紫红的血水。
积血形状:肚内血块散不开、不凝结。
肉质:肉质粗糙,缺乏弹性。皮色:鳝丝皮色带灰且略暗。
黄鳝的选购技巧
黄鳝一般喜欢静卧在水底,如果氧气不足,会浮出水面呼吸氧气,这也就意味着黄鳝将会很快死去了。黄鳝一旦死去,体内的组氨酸便会分解产生组胺,组胺是有毒物质,食用后会头晕、胸闷、头痛、血压下降的症状。因此不要购买浮出水面的黄鳝。